AET主站

2023年第07期

刊出日期:2023-07-06
邮发代号: ISSN 0258-7998
CN11-2305/TN
邮发代号:2-889
上一期 下一期

射频与微波

基于涡旋电磁波的大容量传输天馈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495

作者:张德智1,田震1,冯强2,李金龙1

作者单位:(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摘要: 涡旋电磁波不同轨道角动量(OAM)模态的正交性可以作为新的信息复用维度进一步提升系统通信容量。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环圆形阵列的涡旋电磁天馈系统,可同时产生±1、±2四模态涡旋电磁信号。暗室测试及系统联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天馈系统模态间隔离度好,可完成4路同频BPSK数传信号的同时传输且无误码,实现了系统通信容量的提升。
关键词:
涡旋电磁
大容量
天馈

S频段500 W高稳相固态功放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447

作者:李成虎

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 介绍了一种S频段500 W高稳相固态功放的工程实现。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采用4片功率芯片进行大功率合成,在2 025 MHz~2 120 MHz频率范围内实现输出功率大于600 W的固态功率放大器。采用了低附加相移电路设计、微波板材模块化设计、功率回退等措施,实现了在0℃~30℃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输出功率在1 W~500 W功率范围内,功放输出端相位变化小于11.5°,满足了厘米级扩频测控系统对S频段固态功放的工程技术要求。
关键词:
S频段
固态功放
高稳相
低附加相移

W频段波导气密结构的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33895

作者:马战刚,冯思润,余小辉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针对3 mm频段功率合成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波导气密结构的4合1放大器,用来实现W频段瓦级的气密功率合成输出。本设计引入硅基结构实现了W频段组件的气密,解决了传统3 mm频段波导组件难以气密的难题。本设计基于波导合路原理,运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对气密波导合路结构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通过对比模型的仿真结果与样机实测数据,表明该W频段波导气密功率合成放大器的指标可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气密波导
功率合成器
电磁场

基于铣削式加工的140 GHz矩形波导带通滤波器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613

作者:熊瑛1,马俊成1,李东升1,唐先锋2

作者单位:(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工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2.西南交通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摘要: 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技术实现了中心频率为140 GHz的矩形波导带通滤波器。基于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该滤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容差分析。采用CNC铣削技术完成了该滤波器的加工制备。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滤波器具备优越的性能:其中心频率为 140.2 GHz、3 dB相对带宽为10.1%,插入损耗小于0.5 dB,带内回波损耗优于25 dB,距中心频率±20 GHz处带外抑制大于30 dB。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利用CNC铣削技术加工140 GHz波段滤波器的可行性。
关键词:
带通滤波器
现代计算机数控机床铣削技术
太赫兹
波导
140GHz

铌酸锂晶片间的太赫兹无线传能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34026

作者:张琦,兰志成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 300384)

摘要: 太赫兹无线传能在空间应用具备潜力。介绍了现阶段主要的太赫兹产生和接收方法,针对太赫兹波可以在亚波长铌酸锂晶片间的无线传输的现象,分析了利用片上微结构增强晶片表面倏逝场的可能,从而能够增加片间太赫兹无线传能的距离,为太赫兹无线能量传能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太赫兹
铌酸锂晶片
无线传能
片上微结构

一种小型化可复用的接收前端的设计与实现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34042

作者:张作龙

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36)

摘要: 设计了一款卫星通信领域的小型化可复用的接收前端,将950 MHz~2 150 MHz射频信号经过预选滤波、放大、混频等过程,下变频至720 MHz中频输出。首先介绍了电路的设计方案,并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接收前端的尺寸为105 mm×55 mm×9.5 mm。实现了小型化、通用化设计,可以复用在多种卫星通信设备。
关键词:
接收前端
可复用
小型化

人工智能

基于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CSTR反应器辨识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689

作者:韩珍珍1,2,成彬1,2,王程1,2,王云丽1,2

作者单位:(1.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81;2.河北省信息安全认证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摘要: 针对化工过程中广泛应用的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反应器,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极限学习机的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辨识建模方法。其中,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两个非线性环节采用两个不同的极限学习机逼近,线性环节采用自回归ARX模型。因极限学习机的特殊结构,此模型可以表示成线性回归的形式,最终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的参数。此方法辨识过程简单,辨识过程的计算量较小。最后对CSTR的辨识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基于多项式的Hammerstein 模型和ARX-LSSVM Hammerstein 模型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辨识精度,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辨识
Hammerstein-Wiener模型
极限学习机
CSTR
最小二乘法

一种乳腺X线影像肿块的多特征融合检测算法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549

作者:吴明明,顾春华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 针对在单视图的乳腺肿块检测算法中漏检率和假阳性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动检测算法。将扩张残留网络(Dilated Residual Network,DRN)结合重新设计的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用于对乳腺肿块的检测。首先利用DRN中的膨胀卷积,减少对图像的下采样次数;再扩充网络的深度,使其输出满足FPN所需的输入;在FPN结构中,采用注意力机制降低不同特征图直接融合所造成的信息损失,同时采用密集连接代替原有的横向连接,充分融合浅层特征中目标的位置和细节信息。仿真实验显示,所设计的模型在CBSI-DDSM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相比于基准模型提升了7.1%。
关键词:
乳腺癌
多尺度特征
目标检测
特征金字塔网络
扩张残差网络

微电子技术

一种面向SoC的全方位系统监测验证方案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385

作者:刘斌1,2,虞小鹏1,谭年熊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 微纳电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2.西安路科验视集成电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 伴随着目前SoC尺寸和复杂度的迅速增加,如何在系统层面实施充分完善的验证成为了一项重要挑战。棘手的工作不但来自于对系统层面各项硬件资源的调度和测试场景实现,也来自于如何从复杂的系统运行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为了让验证人员在仿真过程中及时掌握系统信息,提出一种面向SoC的全方位系统监测验证方案,基于UVM框架可以实时获得多种系统状态信息。该方案也是基于一种自动化的验证平台并在此之上将监测到的信息做了处理,以用来辅助验证人员更好地分析系统和定位问题。
关键词:
SOC
监测
UVM
验证方案

基于RISC-V架构的Spike缓存模型的设计和实现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521

作者:唐屹晨,孙维东,胡小刚,毛晓炜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72)

摘要: 使用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指令架构(RISC-V)的指令集,针对现有Spike验证模型中的缓存写回功能的缺失问题,设计一种基于RISC-V指令集的现代超标量处理器缓存模型。基于现代高速缓存的基本原理,结合Spike验证模型,实现现代高速缓存的基本读写操作,并进行系统级芯片(SoC)环境下的仿真和验证,可作为微型电子芯片(IC)前端逻辑设计中的验证模型使用。该方案能够以较快的时间完成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大型SoC的设计与验证。
关键词:
RISC-V
Spike
缓存模型

一种基于顶部热沉的抗辐射POL电源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33730

作者:杨正男1,2,欧长江1,2,胡梅1,张雨萌1

作者单位:(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88;2.微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230088)

摘要: 针对卫星装备的小型化、整机系统的轻量化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顶部热沉的抗辐射POL电源设计方案,重点讨论了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通过仿真分析、样品测试及评估试验,验证该设计的合理性。基于该方案设计的样品在体积、功率密度、重量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为宇航用高可靠、高性能电子装备系统提供微型化、轻量化的三次电源解决方案。
关键词:
顶部热沉
抗辐射POL电源
微型化
轻量化

支持多协议的可配置通信引擎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528

作者:于姝婷1,刘鸿瑾2,张绍林2,施博2

作者单位:(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广州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55;2.北京轩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0)

摘要: 针对国内对于专用通信引擎的研究空缺,实现了一种支持多协议的可配置通信引擎设计,并以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 1evel Data Link Control, HDLC)协议的引擎块实现为例,采用System Verilog搭建仿真平台,通过C语言编写测试case,以回环验证的方式保证设计正确性。可配置引擎块以自研RSIC核为核心,采用AHB总线互连,内部集成HDLC、UART等通信协议以及DMA、TDM、GPIO等通用外设,实现通信协议的处理及数据传输,有助于解放处理器负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将HDLC与可配置通信引擎相结合,解决了多路信号的HDLC对处理器资源的占用率高等问题。
关键词:
可配置通信引擎
通信控制器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器
数据链路层

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

极端条件下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识别检测技术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537

作者:王拓1,张霖2,唐伟晔3,王凯2,张淑敏1,李欣宇1,唐德东1

作者单位:(1.重庆科技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 401331;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川西北气矿, 四川 绵阳 621700; 3.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压输电线路需穿过重度覆冰区,由冰雪灾害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问题频繁发生,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故需要探索一种有效识别极端条件下覆冰输电线路状态的检测算法。提出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和多尺度多结构形态学两者加权融合算法,对算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结合所采集到的图像,通过去雾、滤波、灰度增强等方法对图像预处理,对边缘检测算法进行实现。通过对比经典常用的边缘检测算子发现,该方法在极端条件下对覆冰输电线路边缘轮廓检测误差只有0.661 7%,满足极端条件下覆冰输电线路识别检测,为下一步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以及故障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覆冰
检测
极端条件

基于BLE Mesh的资产定位系统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516

作者:张毅,赵培军,袁玲,王灏钰,李静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摘要: 针对当前资产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建设成本和部署灵活性难以有效平衡的问题,基于BLE Mesh采用多维标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ap, MDS-MAP)定位算法设计了一种资产定位系统。系统首先对原始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进行高斯-卡尔曼融合滤波,提高了RSSI值的准确性;然后利用生存时间(Time To Live, TTL)对中继节点进行约束,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最后利用半径弥补法与Bellman-Ford融合迭代方案对生成的距离矩阵进行修正,减小了测距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有效完成蓝牙标签信息更新以及位置展示,平均定位精度达到了0.94 m。本系统具有成本低、工程实施方便的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低功耗蓝牙Mesh网
接收信号强度
高斯-卡尔曼融合滤波
TTL约束
Bellman-Ford算法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无线电监测数据管理图模型及应用

DOI: 10.16157/j.issn.0258-7998.223408

作者:陈舒平1,杨晶晶1,鲁东生2,林建喜2,黄铭1

作者单位:(1.云南大学 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2.云南省无线电监测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摘要: 针对无线电监管实践中数据类型多、数据量大和异构等问题,如何管理无线电监测数据一直是研究工作的热点。基于无线电监管知识图谱框架,建立了无线电监测数据管理图模型,以MATLAB为工具,仿真了高斯信道条件下典型无线电业务的信号调制特性,获得了无线电频谱仿真数据集,从而建立无线电频谱使用状况知识库,实现知识查询、推理和可视化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jango框架和图数据库Neo4j无线电监测数据管理Web应用系统能够为无线电监测数据智慧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无线电管理
知识图谱
信号仿真
数据管理

基于模糊特征选择的电子鼻阵列优化算法研究

DOI: 10.16157/j.issn.0258-7998.223473

作者:陶洋,张玉洁,梁志芳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摘要: 电子鼻传感器阵列具有维数高、交叉敏感性强等特点,不恰当的传感器组合易导致选择重叠、性能下降。目前,基于信息论的阵列优化算法往往依赖个体判别能力进行特征选择,在估计特征多相关关系时存在一定困难,且缺乏对特征互补性和依赖性的考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互信息的阵列优化算法(Sensor Arra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Mutual Information, FMI-SAO),通过模糊联合矩阵估计特征冗余,利用前向迭代选择策略挖掘具有高相关、低冗余、高互补、高依赖的特征。实验证明,FMI-SAO获得的传感器阵列在不同的模式识别算法中均可获得更高的精度。
关键词:
电子鼻
特征选择
模糊粗糙集
互信息

控制系统中智能计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DOI: 10.16157/j.issn.0258-7998.223678

作者:荆俊峰,靳书云,房志奇,刘凯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北京100083)

摘要: 在SCADA组态软件系统中,智能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在处理各个采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些时序类采集点的累计、平均、积分等以及一些热工领域的蒸汽表函数时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和便利性。描述了一种控制系统中智能计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首先提出了组合宏和组态Tag的嵌套调用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计算模块处理流程、组合宏基本定义、软件模块划分及调用、计算组态工具的设计、内存索引表设计、全局和局部变量设计、计算负荷均分设计、在线处理的计算类设计以及计算处理的接口函数设计等。该系统设计思想先进,实时性高,组态便捷快速,计算准确无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
关键词:
SCADA组态软件
计算组态
公式
组合宏
嵌套调用

一种通用的底层驱动程序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402

作者:邱靖超,张栩豪,吴杰

作者单位:(中国兵器第214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63)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底层驱动程序设计方法,适用于不同架构的芯片驱动的开发。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软件结构,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在确立好顶层框架后,可以多人协作完成各个模块驱动程序的开发,从而快速进入调试阶段,大大缩短了驱动程序的开发流程,节约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这种驱动程序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开发芯片的测试程序以及应用程序。
关键词:
底层
驱动
芯片
自上而下

嵌入式技术

基于FPGA的远程实验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33740

作者:韩德强,杨皓琪,郑鑫鹏,杨淇善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信息学部,北京 100124)

摘要: 基于以FPGA为核心的硬件实验平台,根据远程实验系统中FPGA远程配置及控制、实验结果获取与显示、设备与用户管理等需求,结合图像识别、桌面客户端、Socket网络通信、Web API等相关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远程FPGA实验系统软件平台。经测试,该软件平台性能良好,实验结果获取准确,不仅保证了用户进行远程计算机硬件实验时的良好体验,同时还提高了学校实验教学的灵活性。
关键词:
FPGA
远程实验
软件平台
图像识别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时间同步无线测试系统

DOI: 10.16157/j.issn.0258-7998.223281

作者:胡丹1,张清华2

作者单位:(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 绵阳621900;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621010)

摘要: 针对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参数建模时的同步测试需求,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时间同步无线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CC2530无线SOC芯片设计,采用硬件捕获时间戳的方式降低部分延迟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Fit,LSF)估计、补偿无线节点间的相对时钟漂移,设计了监听同步方式以减少发送同步信息包的次数。单跳及多跳监听同步测试结果表明,其4跳平均同步误差为 3.826 μs,均方差为3.286 μs,且4跳平均监听误差分别为8.193 μs、5.241 μs。系统能满足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参数建模应用的同步测试要求,并可以推广到类似应用中。
关键词:
同步测试
时间戳
时钟漂移
监听

基于CCS开发环境下Flash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327

作者:雷志军1,雷志广2,蒋炯炜1

作者单位:(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00;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所,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在CCS调用TI自带的Flash算法操作片上Flash时因擦除、编程和校验耗时比较长,很容易导致系统硬件看门狗计数溢出引发系统复位。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用户每次烧写Flash时对硬件或软件进行修改。对于成品系统板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为了避免上述人为因素导致产品被锁住的潜在风险,提供了一套通用、易于实现、可排除人为因素的Flash算法:替代CCS自带的Flash算法,使其增加看门狗喂狗函数指针或用户定制的其他功能函数指针,从而解决CCS操作Flash时用户无法喂狗或其他功能的尴尬局面。试验结果表明,该Flash算法可按用户需求添加定制功能及喂狗函数,避免对软件或硬件的改动,提升了系统在调试阶段的稳定性、可靠性等。
关键词:
DSP处理器
CCS
Flash
看门狗
Flash算法

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测试系统的实现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400

作者:李超1,吴垚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92728部队,上海200040;2.海装驻上海地区第十军事代表室,上海200233)

摘要: 分析了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测试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与局限性,探讨了进一步研制读写器接口协议测试系统的必要性。论述了一种读写器接口协议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装置与软件设计、测试方法研究与设计,通过研究读写器接口协议测试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军用射频识别标准体系。通过研制读写器接口协议测试装置与软件,填补了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符合性测试领域的空白,为军用射频识别装备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测试效率,并提升了符合性测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射频识别
读写器
接口协议
测试系统

电路与系统

基于阻抗匹配器的二极管幅-相检测电路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543

作者:姚龙,李晓峰,马聪伟,郭徽

作者单位:(季华实验室,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 半导体芯片领域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半导体装备以及核心零部件的竞争,如射频电源、阻抗匹配器等。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等特性是衡量设备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阻抗匹配器而言,控制回路的精准、稳定以及快速响应是决定阻抗匹配器这款产品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基于电容分压采样、电流互感器采样以及运放电路等相关原理,设计了一款纯硬件电路的阻抗幅值、相位检测回路,并用仿真软件ADS2021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得到表征射频电源和负载之间阻抗匹配程度的模拟量Urms。通过实验测试表明,Urms越大表征射频源与负载之间失配越严重,功率传输效率越低;Urms越小表征射频源和负载之间的匹配程度越好,功率传输效率越高。同时,通过改变母线信号的输入功率,得到Urms与输入功率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因此该检测回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宽范围匹配器阻抗的幅值、相位检测。 关键词:阻抗匹配,Urms,幅值-相位信号,线性相关
关键词:
阻抗匹配
Urms
幅值-相位信号
线性相关

雷达与导航

三维随机矩阵雷达跳频函数模型及应用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33815

作者:李海波,孙卫,张哲瑞

作者单位: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江苏 南京210039)

摘要: 在复杂、恶劣的电磁环境中,雷达会受到干扰,造成无法识别到目标或目标丢失,跳频是对付敌方或自然环境电子干扰的有效措施。跳频方式有盲跳、伪随机跳频和自适应跳频,针对自适应跳频技术,提出一种三维随机矩阵自适应跳频模型,首先建立时间集矩阵、频点干扰幅度集矩阵、可用频点集矩阵,并在其基础上生成三维随机矩阵数学模型,然后给出实现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雷达的脉冲压缩比,大幅提高了雷达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对提升雷达目标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随机矩阵
跳频
可用频点

一种低功耗电流/频率转换电路零偏补偿方法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23356

作者:汪金华,游超,庄永河,杨杨,李鸿高,吴向东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微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230088)

摘要: 电流/频率转换电路主要用于惯导领域中加速度计输出电流测量,目前典型电流/频率转换电路功耗较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通常采用分流电路进行低功耗电流/频率转换电路设计,但该方式会带来较大零偏误差,影响电路测量精度。对此分析了影响低功耗电流/频率转换电路零偏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片机实现零偏补偿的方法,其只需多次烧录程序就可实现迭代补偿,通过对三个典型温度点粗补偿和全温度段精补偿,较便捷地实现了高精度零偏补偿。经过试验验证,设计的产品全温零偏小于0.15 Hz,功耗为典型电路的1/5,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电流频率转换
低功耗
单片机
零偏补偿

SC型天气雷达实时回波显示设计与分析

DOI: 10.16157/j.issn.0258-7998.223572

作者:郑鹏斌1,2,李昭春1,2,杨旻3,张日晶4,王平5

作者单位:(1.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海南 海口 570203;2.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0203; 3.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500;4.三亚市气象局,海南 三亚 572026; 5.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气象局,海南 琼中 572923)

摘要: 为解决SC型天气雷达需要在体扫结束后才生成产品的问题,设计了SC型天气雷达实时回波显示的方案,并在三亚雷达站开展了试验。在三种方案中选择了FTP同时分发逐仰角文件和标准格式基数据的方案,并对原RDA软件和FTP传输软件进行了再次开发,使其具备同时生成以及传输逐仰角文件和标准格式基数据的功能。对SA型标准基数据、SC型逐仰角文件、SC型标准基数据所生成的19、20、37、38、61、110号产品的生成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采用SC型逐仰角文件生成产品的时间与SA型雷达相当;(2)采用SC型逐仰角文件生成典型PPI产品比采用SC型基数据生成同类产品大幅度缩减了生成时间;(3)采用SC型逐仰角文件生成衍生产品与采用SC型基数据生成同类产品的时间相当。此设计方案具有通用性,可推广至全国其他型号的天气雷达使用,以缩短部分产品的生成时间,提高短时强降水、风暴的预报时效。
关键词:
SC型天气雷达
ROSE2.0
逐仰角文件
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