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T主站

综述与评论

片上网络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518

作者:杨智予1,蒋华2,李京沐3

作者单位:1.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昆高新芯微电子(江苏)有限公司;3.北京大学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向纳米尺度深入发展,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作为解决多核系统通信瓶颈的关键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影响NoC发展的几个方面关键问题,包括拓扑结构、路由算法、交换机制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典型技术和最新进展。研究表明,当前一些新兴技术显著提升了NoC的性能,如降低通信延迟、提升吞吐量、优化功耗控制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尽管如此,仍面临集成难度高、流量管理难等诸多挑战。最后,总结了NoC技术的现存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片上网络
拓扑结构
路由算法
交换机制
服务质量

集成电路与应用

使用SpectreX-GPU加速大规模高精度模拟电路的仿真验证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0801

作者:张朝霖1,黄诗琦2,刘欢艳2

作者单位:1.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上海楷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半导体先进工艺的发展,集成电路规模、复杂度不断增加,给电路仿真验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利用SpectreX-GPU加速电路仿真,极大地提升了先进工艺大规模高精度复杂电路的仿真验证效率,突破了该类设计的仿真验证瓶颈。SpectreX-GPU是Cadence Spectre平台一款新的全精度SPICE仿真引擎,将传统的基于CPU的电路仿真工具拓展至更大算力的CPU-GPU异构计算中,结合了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与CPU的复杂运算能力,实现两种计算能力之间的高效调度和平衡,同时保持SpectreX仿真器的准确性。针对本公司不同类型的实际电路,利用SpectreX-GPU 仿真引擎和GPU进行仿真,与基于CPU的SpectreX相比,在不影响仿真精度的前提下,显著缩短了仿真时间,提高了验证效率和覆盖范围,帮助工程师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设计周期。
关键词:
SpectreX-GPU
高精度大规模电路
先进工艺节点
仿真提速

Virtuoso Schematic Migration在模拟电路迁移中的应用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0802

作者:方胜利1,孙航1,李炜1,丁学伟1,凌秋婵2

作者单位:1.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楷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设计在不同工艺节点之间的迁移是每位IC设计师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帮助IC设计师解决这一问题,Cadence携手全球各大晶圆代工厂,开发出新的技术,以高效地将电路图迁移到新的节点,并使用更新的分析工具来确保获得最佳结果。Virtuoso Schematic Migration(VSM)是Virtuoso Studio IC23.1中基于Schematic XL的一个先进的电路迁移平台。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地将自己的设计在不同工艺间进行迁移,以大幅度缩减电路设计周期,提高研发效率。该工具不仅支持多个library之前的协同迁移,同时也支持电路顶层的hierarchy迁移,在不同晶圆厂商工艺间迁移时也能自动解决器件pin错位的问题。
关键词:
Virtuoso
原理图迁移
工作效率
GUI

Voltus Insight AI 在高性能CPU核物理实现上的全流程应用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0803

作者:姜姝1,李峄2,陈俊杰3

作者单位:1.上海云豹创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深圳云豹智能有限公司;3.西安云豹创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高性能计算芯片设计向先进工艺节点演进,芯片集成度的飞跃式增长使得晶体管密度突破每平方毫米数亿门级,导致电源分配网络(PDN)的金属线宽持续收窄,通孔电阻呈非线性上升,加上高密度逻辑单元在吉赫兹级时钟频率下的同步翻转行为,显著加剧了电压降(IR Drop)风险。基于Cadence Voltus Insight AI feature,提出了一种针对高性能CPU核的物理实现的全流程电压降优化方案,通过整合AI驱动的IR感知布局(IR-Aware Placement)、电源网络加强(reinforce_pg)及Watch Box修复技术,能够动态预测电源网格的电流分布热点,对高功耗逻辑单元进行摆放优化,实现IR 热点区域的提前预防和高效修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仅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电压降修复率也从过去的66%显著提升至96%,同时避免了时序(Timing)与设计规则(DRC)的恶化。
关键词:
芯片设计
InsightAI
IR-Aware
IRDrop修复

基于Innovus COD的高效时钟树综合方法及应用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0804

作者:李宏业1,周国华1,杨唐第1,刘元龙1,张洋2

作者单位:1.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上海楷登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基于Cadence Innovus 时钟树综合与优化引擎COD,提出了一种对于spec文件优化精简的方案(auto_spec flow),该方案省去了工具自动生成的spec中冗余的内容,并根据各命令类型进行重新排序,方便用户进行spec文件的阅读与管理。此外auto_spec flow还考虑了时钟树综合中常见的问题,如DFT时钟对功能时钟的影响,以及generated_clock对主时钟的影响,分别添加了DFT时钟处理脚本,以及generated_clock自动识别处理功能。实验结果表明,auto_spec flow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时钟latency,提升时钟质量,并对芯片PPA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COPT
SPEC
时钟质量

基于Cadence软件平台的分布式电源噪声仿真方法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0805

作者:张瑾1,孙光超1,张建国1,庄哲民2

作者单位:1.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上海楷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为了缩短采用PowerSI提取电源S参数的建模时间,提高芯片内部功能模块电源仿真的精度,进一步识别敏感区域电源噪声,引入了一种基于封装电源的分布式建模及电源噪声实测点确定方法。用该方法研究了系统处理芯片内部功能模块的电源仿真,发现在时域电源仿真的噪声中,同一数据流流经功能近似的电源模块产生的电源噪声存在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电源分布式模型,将功能近似的电源模块进行分组,并将分组后的封装电源S 参数模型和die内RC模型融入到电源时域噪声仿真中,然后根据仿真结果确定封装bump处敏感区域噪声实测点的位置。通过仿测对比发现,在噪声频域主频点对齐的条件下,噪声时域的仿测误差小于6%,验证了所提分布式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分布式提参
噪声测试点
仿测对比

XR芯片系统的EMU全场景AVIP快速迭代验证方案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0806

作者:袁晋1,曾纪国1,董昊宸2

作者单位:1.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上海楷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XR领域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全功能和更高性能的复杂XR芯片系统需求越来越强烈。需求传导到芯片设计环节,呈现出芯片规模和复杂度增加的态势,给芯片验证收敛带来的挑战也同时不断增大。如何在投片前做到关键指标验证收敛,是每个芯片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面对的难题。在XR芯片研发领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EMU全场景AVIP快速迭代验证方案,其中EMU设备采用Cadence Palladium Z2,AVIP在Cadence VIP的基础上,适配Palladium Z2 EMU环境,对接PCIe、MIPI、USB、UART等不同接口,并满足仿真加速、数据比对等需求。通过在XR芯片系统中EMU全场景AVIP快速迭代验证方案的应用,有效提升验证收敛效率,为芯片的成功交付做到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芯片验证
EMU
仿真加速
AVIP

探索分布式仿真方法加速Chiplet系统级验证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0807

作者:徐加山1,何金鑫1,刘红云1,徐志磊2

作者单位:1.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上海楷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对芯片算力需求的增长,Chiplet方案正日益受到行业重视。然而Multi-Die系统复杂性和规模的扩大导致仿真消耗服务器资源大、验证交付周期延长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了传统的三步法和Socket验证方法,重点探索了Cadence分布式仿真方案,基于某实际Chiplet项目将系统级仿真任务分解成多个子Die并行执行的仿真实例,从服务器内存、跨服务器通信延迟、同步时间精准调控、信号连接开始时间及信号连接数量等多个方面探索了分布式仿真提效的措施,实现了超大规模Chiplet系统级RTL仿真和回归效率提升。
关键词:
Chiplet架构
系统级验证
分布式仿真技术

测控技术

智能水位标尺监测系统的设计实现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409

作者:吴昊泽1,2,李博1,阮斌2

作者单位:1.浙江工业大学 物理学院;2.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目前深度学习的发展,通过视频来监测水位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对城市河道、水库等地水位高度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5G智能水位标尺监测系统,主要介绍以星宸SSC338G为核心的硬件设计和一种基于YOLOv8n改进的水位监测方法。首先用于识别水尺方位,再对水尺图像进行灰度化和二值化处理,最后通过YOLOv8n识别水尺上的字符及刻度信息,分析计算水位数据。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EMA和更换损失函数Focal-EIoU,使得改进后的模型参数量减少了21%,模型大小减少了17%,浮点运算次数减少了21%。根据与人眼实际对比实验,证明该模型精度符合要求,总体实现了智能水尺设计要求。
关键词:
水位监测
水尺智能识别
YOLO
云台
5G

基于变量地址的DCS平台下装技术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305

作者:张聪1,褚雪芹2

作者单位:1.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依据核电厂控制系统运行场景,分析了一类基于变量地址的DCS平台在下装工程组态数据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无扰的增量下装技术,包括工程组态软件、控制器、数据服务及人机接口的优化改进。通过设计验证及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所研究的增量下载方案可有效回收空闲地址位,确定变量地址与变量名称的对应关系,防止现场数据错位及执行机构误动作,提高DCS的运行效率及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性。
关键词:
核电厂
DCS
地址
无扰
增量下装

基于变步长LMS的多普勒雷达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343

作者:王海涛,姚金杰,王纬地,白建胜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多普勒雷达回波信噪比较低导致难以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箕舌线函数的变步长LMS自适应噪声对消方法。通过在原本的步长迭代公式和滤波器权系数迭代中添加反馈量来提高算法整体的抗干扰性能,在步长迭代中添加补偿量来加快算法初期的迭代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在0至-10 dB信噪比下,所提算法能够有效还原含噪信号中的目标信号,误差均方值最小为0.004 5,最大相关系数为0.95,最大输出信噪比为10.60dB。实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雷达回波信号降噪方面的性能突出,均方误差最小为0.005 5,在实际电磁信号降噪处理中具有适应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噪声对消
最小均方算法
箕舌线函数
信噪比

通信与网络

基于知识图谱和协同过滤算法的多头注意力网络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532

作者:康永玲1,2,3

作者单位:1.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2.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3.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摘要: 当前基于知识图谱的推荐方法大多聚焦于知识关联的编码机制,往往忽视了用户-物品交互中潜在的关键协同信号,导致现有模型学习到的嵌入向量无法有效地表达用户和物品在向量空间中的潜在语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图谱和协同过滤的多头注意力网络——协同知识感知多头注意力网络(CKAN-MH)。该网络在传统的CK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以自适应地关注不同特征的子集,通过动态调整注意力权重,对尾实体进行差异化加权处理。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后,模型能够更全面地捕捉数据中隐含的复杂关系与模式,进而显著提升推荐系统的性能表现。此外,还在三个真实数据集上应用CKAN-MH模型进行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CKAN-MH模型在性能上优于当前多个主流先进基线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推荐系统
知识图谱
协同过滤
多头注意力网络

一种基于嵌套CRC的分段极化码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387

作者:李晓光

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摘要: 极化码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串行抵消列表(Cyclic Redundancy Check Aided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CA-SCL)译码算法随着列表的增大,需要大量的空间存储资源,导致其在资源受限条件下无法应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套CRC的分段极化码设计方法。通过分段内并行、分段之间串行的码字结构,极大降低了存储资源消耗;利用设计的嵌套CRC多重校验的优异检错性能,以及创新的分段之间串行列表译码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码字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明显低于CA-SCL译码算法的存储资源消耗下,可以获得更优的译码性能。
关键词:
极化码
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串行抵消列表译码
嵌套CRC
串行列表

计算机技术

数字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5903

作者:何志勇,李祎,闫松,张志伟

作者单位: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摘要: 数字图像边缘检测常规的方法有Canny算法、Sobel算法、Prewitt算法等。在研究图像边缘检测常规方法的计算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字图像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包括图像的初步极值边缘矩阵计算、Otsu阈值的抑制计算和边缘的延长计算。将该算法与常规算法提取的图像边缘进行比较,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使用该算法与常规算法对发动机喷嘴燃烧火焰图像进行边缘检测,Sobel算法、Prewitt算法提供了少量火焰的边缘,Canny算法提供了火焰的大轮廓,而该算法提供了大量的火焰细节边缘信息。因为燃烧火焰的边缘是燃烧的重要特征,所以该算法更适用于喷嘴燃烧火焰的数字图像边缘深度分析,为喷嘴燃烧火焰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数字图像
边缘检测算法
OTSU阈值
非极大值
燃烧火焰

基于复合超混沌系统与计算全息的图像加密算法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80

作者:付国庆1,2,李英娜1,2,李进成1,2

作者单位:1.昆明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 针对传统图像加密算法在高敏感性数据保护、传输效率及多样化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混沌系统与计算全息技术的多图像加密算法。结合改进的Logistic混沌与六维细胞神经网络混沌,生成高随机性与复杂性的混沌序列,从而增强了加密过程的安全性。通过结合随机相位编码与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全息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加密效果与抗攻击能力。为了提高传输效率,采用压缩感知技术压缩加密多幅图像,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密钥消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提高图像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传输效率,减少了传输时间,并在不同加密强度下保持较低的图像失真度。实验验证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抵抗常见攻击,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较高的传输效率,适用于医疗、金融等领域的高敏感数据保护。
关键词:
超混沌系统
多图像加密
计算全息
压缩感知
细胞神经网络

多环境自适应探测网络组网技术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85

作者:贺龙,苏马婧,包正晶,刘旭东,陈紫璇

作者单位: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

摘要: 网络空间测绘平台能够实现对各类网络资产的高效探测、融合分析及绘制,从而为网络资产管理、暴露面分析和安全防护提供数据基础。然而,随着探测目标类型和数量的不断增多,现有测绘平台在探测网络快速组织、探测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无法满足多源多目标灵活探测的需求,为此,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异构多环境下探测网络组织管理模型,该模型通过节点管理、任务管理、资源管理方法和API的设计,有效提升了平台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测试验证该模型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测绘平台
异构多环境探测网络组织管理模型
资源管理

射频与微波

X波段60 W高功率高效率功率放大器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307

作者:徐舒,豆兴昆,方志明,谭小媛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摘要: 基于0.25 μm栅长的GaN 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8~12 GHz 60 W高功率放大器。该芯片的末级输出端功率合成网络在Bus-bar总线型的基础上添加并联LC到地枝节,达到优化各路平衡度的目的,在实现高功率输出的同时使芯片整体结构紧凑且易于匹配。采用输入端二次谐波阻抗匹配技术,在不影响输出功率的前提下提升高频效率。输出级匹配结构采用两段串电感并电容匹配的方式,将输出级阻抗匹配至目标阻抗的同时实现较低的匹配损耗。在脉宽100 μs、占空比10%测试条件下,该放大器饱和输出功率在8~12 GHz范围内大于48 dBm,效率大于35%,功率增益为23 dB。芯片尺寸为3.97 mm×5 mm。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氮化镓
高功率
输入二次谐波匹配
多路合成

一种K波段变频组件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722

作者:顾江川1,2,刘元昆1,2,胡越1,2

作者单位:1.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南京市高密度射频微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 设计了一种K波段变频组件,该组件含上、下变频通道,实现K波段射频信号与中频信号间的变频转换。通过进行全链路级联仿真分析与计算,优化了链路的频点规划,合理规避了带内杂散;通过进行三维电磁场仿真,优化了链路的传输互联结构,改善了级间匹配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组件具有杂散抑制度高、带内增益波动小等特点,杂散抑制优于60 dBc,带内波动优于±1 dB,镜频抑制优于50 dBc,其他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方法也对变频组件的设计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K波段
变频组件
仿真
低杂散

W波段高集成多通道多功能封装模块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748

作者:顾江川,范冲

作者单位: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针对W波段射频前端需求,设计了一组基于陶瓷封装工艺的W波段四通道上变频发射和下变频接收模块。该对模组均采用一次变频架构,上变频发射模块将78~80 GHz的信号经混频、放大、滤波传输后,传输到天线端口实现上变频至92~94 GHz频段;下变频接收模块将92~94 GHz频段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混频、滤波传输后,进入后端实现下变频至78~80 GHz。该前端本振信号为X波段,实现功率分配和信号放大功能,为多通道提供中频信号。为提高模块射频性能和可靠性和降低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封装上装载技术(LOP)的滤波传输结构。模块实物测试结果表明:研发的W波段上变频发射模块在工作频带(92~94 GHz)内输出功率均大于12 dBm,输出功率增益大于6 dB;W波段下变频前端各通道在工作频带内的噪声小于9dB,增益大于10 dB。
关键词:
W波段
封装模块
滤波传输结构

电路与系统

高性能RISC-V处理器抗辐照加固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6194

作者:黄强,廖述京,赖文彬,欧艳凤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摘要: 随着太空技术的蓬勃发展,芯片在辐照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高性能处理器C501,采用三模冗余方法和纠错检错技术分别对电路层和系统层进行抗辐照加固,同时采取访存请求强制不命中的策略来纠正校验错误的数据块,提高缓存系统的纠错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纠正电路修复辐照引起的缓存数据错误,同时其最高工作频率降低8.8%,面积增加约为64.9%,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RISC-V
抗辐照加固设计
三模冗余
纠错检错

陀螺平台稳定回路中的相敏解调器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6133

作者:沈时俊,刘嘉,庄永河,孙函子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微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 通过对传统相敏解调器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相控原理的应用于陀螺平台稳定回路中的相敏解调器。该电路采用独特的电路拓扑结构,解决了传统电路体积大、电路复杂等问题。针对电路的输出零位电压,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和先进的薄膜工艺,将零位电压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极大地改善了电路零位特性,对提高整机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相敏解调器
陀螺平台稳定回路
零位电压
薄膜工艺

一体化多路数字程控电源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29

作者:徐豪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摘要: 为了解决在复杂电子设备产品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供电问题,并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款一体化多路数字程控电源。一体化多路数字程控电源是一种创新的电源设备,它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对多路电源输出的精确控制,具备高效和节能等显著优势。首先概述了多路程控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结构,随后深入探讨了其设计流程及核心关键技术,最后阐述了在自动化生产制造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与前景。工程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一体化多路数字程控电源具有操作简便、可靠性高、性能优越、通用性强、扩展性好等优点,可解决实际问题,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一体化
多路集成
数字程控
电源

雷达与导航

一种三角栅格排布的小型相控阵波控系统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426

作者:徐波,石中立

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摘要: L频段因受雨衰等环境影响小、收发组件技术成熟以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而被海事卫通相控阵天线广泛采用。随着机载卫通天线不断朝小型化和低剖面方向发展,对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改进则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满足符合ARINC-781-8指标性能的前提下,相对矩形栅格排布,三角栅格排布因其布阵紧凑,可有效抑制栅瓣从而提高相控阵扫描性能;同时该排布结构所需天线单元数更少,更容易实现天线终端的小型化和低成本设计。以某L频段2×6 三角栅格排布海事卫通相控阵天线为设计对象,对三角栅格排布结构的关键数学模型进行建模,介绍了该型天线的研制方法,设计了适用于该天线终端的波束扫描控制算法并在FPGA上进行了实现。天线实物样机随通信终端在室外环境下进行了静态实验,该实物样机可与海事卫星系统实现稳定通信,通信质量优良。
关键词:
L频段相控阵天线
海事卫星通信
波束扫描控制
三角栅格排布架构
相控阵小型化设计

一种TR组件多路隔离电源加电顺序控制电路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478

作者:王正之,许娟,董硕,罗雨,陈辉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摘要: 相控阵雷达天线中的TR组件的多路直流电源需具备严格的加电顺序,用以防止闩锁效应,避免逻辑电路未初始化时高压误触发。针对TR组件中常用+28 V、+5 V、-5 V三种独立不共地电源上电顺序的工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端稳压器TL431和光耦隔离的分级控制电路。通过光耦实现非共地电源间的电气隔离,结合TL431的门限保护电路,精确控制各电压的加电时序;并具备低成本、易扩展的优势,是解决多路独立电源供电设备加电顺序的有效途径,为工业设备的多电压供电设计提供了可靠参考。
关键词:
多路直流电源
加电顺序
TR组件
隔离

无线电收发中的射频关键技术

工业软件与新质生产力

5G-Advanced与6G通信

高速有线通信芯片

高性能计算

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流、能量流

特种天线和射频前端

雷达目标跟踪技术

5G-A 与6G 关键技术

5G 及其演进关键技术

5G及其演进关键技术

海上目标特性数据处理与应用

智慧电力

天线技术与应用

技术专栏——5G-Advanced与6G通信

技术专栏——智慧农业

技术专栏-5G垂直行业应用

技术专栏—健康医疗微电子

面向6G的关键技术

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

6G微波毫米波技术

雷达处理技术与评估

天地一体化技术

工业以太网

5G垂直行业应用

PKS体系创新及应用

FPGA及人工智能

5G网络建设与优化

射频与微波

边缘计算

面向6G的网络与业务需求

5G与智能交通

5G R16核心网演进技术

卫星导航技术

5G R16演进技术

5G无线网演进技术

5G网络规划技术

5G室内覆盖技术

5G边缘计算技术与应用

5G共建共享技术

专家论坛

5G与应急通信

5G切片技术与应用

工业互联网

5G终端关键实现技术

5G与人工智能

5G与车联网

太赫兹技术及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

5G通信

物联网与工业大数据

无人机系统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医疗电子

航天电子技术

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

ADAS技术与实现

异构计算

“IEEE 2016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论文精选

ARINC859总线技术

FC网络技术

总线网络测控技术

GJB288A总线技术

5G关键技术及算法实现

1394总线技术

传感器信号调理技术

AFDX网络技术

离散量信号处理

高效能计算相关技术

电机控制

Altera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文章竞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