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T主站

2025年第09期

刊出日期:2025-09-06
邮发代号: ISSN 0258-7998
CN11-2305/TN
邮发代号:2-889
上一期

人工智能

一种基于混合专家模型的多模态工单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746

作者:于重,许文静,安宁,刘珠慧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摘要: 智能工单系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平台。当前,智能工单系统面临多源异构数据的跨模态冗余及语义冲突问题,传统基于单模态处理架构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存在关键信息漏检率高、数据清洗效果差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工单系统智能化发展。针对该问题,混合专家模型(Mixture of Experts,MoE)可通过动态路由机制自适应分配多模态数据至特定专家网络,在提升跨模态特征融合精度的同时显著优化计算效率。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专家模型的多模态工单数据智能处理方法。首先基于DeepSeekMoE架构设计了一种语义分析模型,以实现跨模态数据的特征解耦与关键内容提取。其次提出基于Thinker-Talker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架构,有效提升冗余数据利用率与语义一致性。最后设计非结构化数据清洗与结构化表单生成算法,完成原始数据的降噪清洗与语义增强,输出符合规范的结构化工单。消融实验表明,该方法在私有化数据集上的信息提取精度达92.7%,较传统工单处理方式的标准符合度提升36.2%,为智能工单系统多模态数据处理提供了可扩展的技术范式。
关键词:
智能工单系统
多模态数据处理
大语言模型
数据清洗

GPS+多线激光雷达的自主路径规划方法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301

作者:李建,倪秀琳,许艳伟

作者单位: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为了提高被检车辆的通过率,提出一种基于差分GPS+多线激光雷达的区域内车辆目标全自动自主路径规划的信息采集方法。首先,依据停车场环境简图,规划出停车场拓扑图,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固定权值标志的停车场电子地图;其次,根据多线激光雷达的数据,采用提出的自适应聚类法,检测出停车场中的车辆目标;最后,基于差分GPS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结合停车场电子地图和检测出的车辆目标,提出的全局+局部的路径规划算法,动态地完成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车辆目标通过率。
关键词:
全局+局部路径规划
权值电子地图
自适应聚类
机器人

基于数据变换与模型集成的电力需求预测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84

作者:刘衍琦1,杨翰琨2,杨昌玉1,吴缺2

作者单位:1.烟台理工学院;2.哈尔滨工程大学 烟台研究院

摘要: 电力需求预测作为能源规划与电网调度的重要环节,对实现能源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变换融合与模型集成的电力需求预测方法。通过结合Copula和Yeo-Johnson变换,实现了数据分布的统一化和特征间相关性的保持;利用XGBoost算法分析特征重要性,构建了基于特征权重优化的LSTM网络模型;同时,采用贝叶斯优化与线程池技术对超参数进行高效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LSTM模型相比,融合模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约11.85%,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该方法为复杂时间序列预测任务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对电力需求预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电力需求预测
数据变换融合
特征重要性征
LSTM
贝叶斯优化

集成电路与应用

基于CS32F407的双通道旋变解码系统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471

作者:周智,李志强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摘要: 为提高旋转变压器电机转子位置信号的测量精度,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CS32F407的双通道旋变解码系统。系统由2路旋转变压器编码信息采集输入电路、2路正弦激励信号输出电路、MCU控制单元、通信单元、接口单元、电源电路组成。以CS32F407 MCU为处理核心,通过两路SPI接口采集粗机和精机解码芯片CAD2S1210数据,采用改进的多极旋变解码算法解算机械轴角,并通过USART接口上传位置信息至显控单元。系统支持21 bit位置精度和2 kHz激励信号频率,经实际样机验证,位置误差小于0.01°,运行稳定性满足-40 ℃~60 ℃环境要求。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可推广至航空、工业控制等复杂场景。
关键词:
CS32F407
双通道旋转变压器
CAD2S1210
MCU
多极旋变解码改进算法

设计参数对射频SOI开关功率承受能力影响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6218

作者:刘张李

作者单位: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 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射频开关管宽度与堆叠级数变化和栅极与体区偏置电阻对射频开关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前两级射频开关管宽度、不同级数射频开关管宽度、逐步变化射频开关管宽度和偏置电阻等设计参数,对射频开关插入损耗、隔离度和功率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射频开关电路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射频开关
功率处理能力
偏置电阻
晶体管宽度

亿门级层次化物理设计时钟树的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504

作者:王淑芬,李应利,高凯菲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摘要: 传统的展平式物理设计已不能满足VLSI的设计需求,层次化物理设计已成为VLSI设计的主流方法。在VLSI层次化物理设计过程中,顶层寄存器和子模块内寄存器的时钟树偏差对整个芯片时序收敛有很大的影响。针对亿门级层次化顶层物理设计时钟树无法读取到子模块中的时钟树延时,导致最终顶层寄存器和子模块内寄存器时钟偏差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在顶层时钟树综合阶段设置子模块实际时钟延迟的方法,有效地减小顶层寄存器和子模块内寄存器的时钟偏差,为后续的时序优化提供了有效保障。
关键词:
亿门级
VLSI
层次化物理设计
时钟树
时序收敛

基于SiC IPD技术的小型化大功率Gysel功分器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777

作者:顾江川1,2,邹冰清1,2

作者单位:1.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南京市高密度射频微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 功分器作为射频前端重要的无源器件,不断朝着小型化、大功率方向发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iC IPD技术的新型Gysel功分器,采用π形和Bridged T-coil等效电路将分布式电路转换成集总式拓扑,实现功分器的小型化设计。通过奇偶模分析方法给出集总等效电路的理论推导,并进行HFSS全波仿真。集总电感和电容采用半导体工艺制造,加工精度高,感值容值精准,器件性能稳定。此外,基板采用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的SiC材料,有利于提升器件的功率容量。测试结果表明,功分器在6.3~7.7 GHz范围内回波损耗大于10 dB,插损小于0.9 dB,端口隔离度在5~9 GHz范围内大于15 dB,电波长尺寸为0.10×0.05(λg×λg@f0),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Gysel功分器
π形等效电路
BridgedT-coil等效电路
小型化
大功率

通信与网络

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地质断层识别与深度估算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58

作者:刘顺强

作者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

摘要: 为解决Werner反卷积解在地质构造深度估计中结果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无监督机器学习K-means聚类算法对Werner解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构建包含两个岩墙体的合成磁场模型进行测试,并添加随机噪声增加复杂性。将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Werner解分别输入聚类算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合成模型中准确识别出两个深度分别为5 m和8 m的地质体,在实际数据中识别出三个深度分别为536 m、635 m和530 m的地质体,与该区域前期勘探结果相符。研究证实,该算法不仅能有效确定地质体的数量,还能准确估算其深度位置,即使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依然表现稳定。
关键词:
Werner反卷积
深度估计
K-均值聚类
地质结构
无监督学习

一种基于数据匹配的COM恶意调用溯源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446

作者:袁伟峰,沙乐天,潘家晔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摘要: 针对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利用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接口进行行为混淆,导致传统溯源方法难以有效追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匹配的实时溯源系统COMLink。该系统利用COM调用中客户端与服务器进程间数据交换的数据关联特性,通过前缀相似度算法实现对敏感行为的线程级精确溯源。COMLink能够跨进程追踪COM调用链,即使在恶意软件利用受信任进程执行恶意行为时也能有效溯源。实验结果表明,COMLink在包含6个已知可利用COM接口的测试环境中,能够以82%的准确率追踪基于COM的攻击行为,COMLin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性能损失小于2%,显著提升了APT检测和归因能力。
关键词:
高级持续性威胁
恶意软件检测
组件对象模型
Windows恶意软件

面向5G演进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87

作者:白波,刘舜,董鹏,胡健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摘要: 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作为5.5G/6G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通过深度融合通信与感知功能,突破传统系统的功能边界,实现频谱、硬件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推动通信网络向多维感知能力演进。系统探讨了ISAC的核心原理、技术挑战及未来方向。技术层面,ISAC利用无线信号传输与反射特性,通过联合波形设计、多站协同感知架构及自干扰消除技术,实现环境感知与数据传输的高效融合,但其发展面临通感波形联合优化、网络资源动态调度、多站同步与标准化等关键挑战。典型应用场景涵盖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及空天海地协同网络,需满足亚米级感知精度、毫秒级时延及高可靠性等指标需求。未来技术演进聚焦四大方向:太赫兹频段器件与智能超表面优化、AI驱动的通信-感知联合框架、意图驱动的云-边-端动态架构以及轻量化安全机制构建。通过攻克通感联合信息论、能效模型等基础理论,并推动产学研协同验证,ISAC将加速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深度融合,成为全域智能网络的核心使能技术。
关键词:
5.5G
6G
通信
感知
ISAC

计算机技术

针对态势展示连续性的持续数据保护技术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5902

作者:富饶,赵建坤,韩帅锋,胡坤伦,雍沙,刘贵聪,郭阳春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

摘要: 针对综合指挥显示系统对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不断提升的要求,基于Qt框架设计了一套集数据处理、界面管理和多任务支持于一体的指挥显示框架,以满足复杂航天任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采用了基于持续数据保护的多进程页面交互显示技术,通过主进程与独立页面显示进程的结合,显著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应用了连续性态势展示技术,改进了自适应周期时间桶算法,通过优化事件同步与回退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任务回放的精度和效率。通过上述技术改进,满足新一代软件系统指挥显示系统的需求,为复杂航天任务的成功执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态势展示
数据保护
数据备份

基于几何特征的图像畸变校正方法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6012

作者:黄理达,吴林煌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为解决传统畸变校正存在操作复杂等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畸变校正方法,该方法对径向畸变的相机模型进行分析,利用单张图像计算图像径向几何畸变中心及畸变系数。通过对图像中的曲线进行稳健评估,经过两次不同方向上曲线的弯曲程度求解,找到光学图像的最佳几何畸变中心,接着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来计算径向几何畸变的多项式系数,得出最优的畸变系数,对失真图像进行校正。实验通过仿真及实际图像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标定板,仅采集单幅真实场景图像,便能有效校正成像测量系统中的径向几何畸变,并能对图像进行准确的畸变校正。
关键词:
几何特征
径向畸变
畸变中心
畸变系数

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服务治理方案研究与实践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6037

作者:李雄清1,2,杨彭程3,宋欣卉1,2,李佳琦3,李永1,2,洪志鹏3

作者单位:1.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3.沈阳民航东北凯亚有限公司

摘要: 为解决航空公司网站在访问量大幅波动时容易导致系统异常、难以快速进行治理的问题,以Spring Cloud微服务治理框架为基础,融入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对系统指标进行分析与预测,结合云原生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服务治理方案。利用LSTM对历史指标数据进行训练并输出预测模型,实现对于指标的趋势预测;结合云原生基础设施,生成基于预测结果的主动式水平容器组自动伸缩器,实现资源预伸缩;根据指标预测结果与变化趋势自动下发与回收治理策略,实现智能化的流量治理。实践表明,该方案能根据模型预测结果提前做好资源扩缩容与服务治理,有效规避系统风险。
关键词:
智能化
服务治理
弹性伸缩
熔断限流
趋势预测

基于信号置信度的矿井定位方法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407

作者:张鹏1,2

作者单位:1.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针对煤矿井下狭窄纵深的巷道环境,无线信号极易反射导致定位精度差甚至定位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UWB信号置信度,结合定位神经网络模型、TOF测距和Kalman滤波的组合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标识卡与基站间的UWB信息及标识卡真实距离,离线训练定位神经网络模型。其次在实时测距时提出UWB信号置信度判别方法,参与TOF定位计算,最后再通过Kalman滤波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煤矿井下显著降低由于信号反射所导致的定位精度差问题,混合定位精度小于10 cm,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关键词:
巷道环境
UWB
信号置信度
组合定位算法
神经网络

多通道大功率氮化镓T/R组件模块散热技术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766

作者:张文超,孙嘉庆

作者单位: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总结了多通道大功率T/R组件散热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各种散热方案的散热能力。微通道和歧管微通道散热技术在高热流密度散热场景得到广泛关注,成为大功率、高热流密度集成电路一种有效散热手段,同时多通道的流量分配是影响温度均匀性的重要因素。应用上述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多通道T/R组件模块散热方案的设计方法并应用在具体散热方案设计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各种方案分析比较和评价,嵌入载台的歧管微通道及并联分流方案,可有效解决局部功率密度大于500 W/cm2的多通道T/R组件冷却问题,热阻和通道间温度均匀度小于2℃。
关键词:
氮化镓
多通道
TR组件
微通道
歧管微通道

电路与系统

基于手势识别的视力检测系统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328

作者:陈琪杰1,2,程瑶1,黎清华1,石肖伊1,钟翔2

作者单位:1.重庆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2.合肥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测量理论与精密仪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 在手势识别与人机交互成为当下热点的背景下,为解决传统视力检测过程烦琐、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手势识别的视力检测系统设计。该系统以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通过激光测距模块、手势识别模块以及视力表显示模块等实现智能化、自助式视力检测。系统通过TFT LCD显示屏显示视标,在测距达到标准范围后,以手势识别传感器识别被测者的手势动作,通过微处理器采集、对比、判断后,以单视标判断准则及二分法检索策略,完成视力等级显示。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四种手势的正确识别且视力检测时的平均准确识别率达到82%,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视力检测
STM32单片机
ATK-PAJ7620U2
手势识别
人机交互

基于FPGA的梳状谱通信干扰信号设计与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95

作者:王纬地,姚金杰,杨志良,王海涛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摘要: 为了有效测试通信电台的实际抗干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斯白噪声梳状谱干扰信号设计方案,相比传统随机相位调频梳状谱干扰,在对抗宽带通信系统时干扰效果更强。该方案以FPGA为核心,通过改进Ziggurat算法和DDS技术实现梳状谱干扰信号的生成,在满足高速、高性能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通过DA芯片输出,实现了3~11个梳状谱信号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梳状谱干扰信号频率控制误差小于0.001%,干扰效果量化一个指标。
关键词:
梳状谱干扰
FPGA
DDS
通信干扰

商业航天

气象卫星掩星探测载荷智能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379

作者:易进,张伊晗,袁建富,高伟

作者单位: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为提高气象卫星掩星探测载荷的生产测试效率,解放生产力、释放设备资源,提出了一种智能自动化测试系统。具体介绍了掩星探测载荷搭载的卫星模拟系统原理及其测试的基本流程,详细阐述了智能自动化测试系统方案及实现方式。系统软件的核心架构实现了从传统的TestStand和LabVIEW架构向Python技术栈的迁移,可以实现智能接口适配、智能测试规划、智能故障检测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支撑掩星探测载荷研发-测试-交付全流程测试。研究气象卫星掩星探测载荷智能自动化测试技术可打通气象卫星掩星探测载荷自动化测试标准流程,推动掩星探测载荷技术发展,助力气象观测技术提升及应用。
关键词:
气象卫星
掩星探测载荷
智能测试
自动化测试

利用STK和MATLAB互联实现低倾角卫星轨道优化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254

作者:赵文策,舒传华,王盛玺

作者单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

摘要: 提出针对特定纬度区域目标的低倾角卫星轨道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低倾角卫星轨道的特点;然后,以卫星一个回归周期内覆盖时间最长为性能指标,构建了卫星轨道设计的优化模型;最后,在利用STK和MATLAB互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STK的覆盖分析能力和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优化设计出符合模型需求的最优解。所提方法实现了软件的优势组合,简单且易于实现,具有较高的求解效率,为卫星轨道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STK
Matlab
低倾角卫星轨道
回归
遗传算法

航天发射任务场景快速构建方法研究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46203

作者:马云霞1,李林峰2,杜兵2,周淦2,雍沙2,陈业欣2

作者单位:1.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

摘要: 随着航天任务复杂性的不断提升,传统指挥显示系统的软件设计难以满足高密度、多任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模的航天发射任务场景快速构建方法,通过标准化任务分解与场景模板设计,实现系统功能组件的提取与复用。以元模型为核心,结合层次化建模的思想,构建标准化的建模框架,将复杂任务需求分解为标准化场景模块,并识别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基于模块化设计原则,构建场景模板库,实现场景的复用和动态组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升了任务场景构建效率,模板复用率达到85%~90%,配置时间节省率达83%,有效提升了任务建模与场景配置的整体性能。
关键词:
指挥显示系统
快速配置
场景建模
元模型
自动化构建

芯片搭载试验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设计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56427

作者:刘海朝,邹吉炜,张伟,房思超

作者单位: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航天级芯片搭载试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为了实现对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传输,并且适应嵌入式设备内存资源少等特点,设计了采用SD卡和UDP的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首先,设计了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架构,主控芯片通过SPI总线与SD卡通信,并通过UDP与搭载芯片和上位机通信。然后,介绍了SD卡和文件系统的选型和软件设计。接下来,基于LwIP进行了数据传输部分的软件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数据存储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并测试得到该系统的传输速率可达4.5 Mb/s且内存占用仅为57 KB,满足了芯片搭载试验过程中对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需求,且相比于传统的存储与传输方式,该方法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降低了内存占用。
关键词:
搭载试验
SD卡
文件系统
LwIP

无线电收发中的射频关键技术

工业软件与新质生产力

5G-Advanced与6G通信

高速有线通信芯片

高性能计算

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流、能量流

特种天线和射频前端

雷达目标跟踪技术

5G-A 与6G 关键技术

5G 及其演进关键技术

5G及其演进关键技术

海上目标特性数据处理与应用

智慧电力

天线技术与应用

技术专栏——5G-Advanced与6G通信

技术专栏——智慧农业

技术专栏-5G垂直行业应用

技术专栏—健康医疗微电子

面向6G的关键技术

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

6G微波毫米波技术

雷达处理技术与评估

天地一体化技术

工业以太网

5G垂直行业应用

PKS体系创新及应用

FPGA及人工智能

5G网络建设与优化

射频与微波

边缘计算

面向6G的网络与业务需求

5G与智能交通

5G R16核心网演进技术

卫星导航技术

5G R16演进技术

5G无线网演进技术

5G网络规划技术

5G室内覆盖技术

5G边缘计算技术与应用

5G共建共享技术

专家论坛

5G与应急通信

5G切片技术与应用

工业互联网

5G终端关键实现技术

5G与人工智能

5G与车联网

太赫兹技术及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

5G通信

物联网与工业大数据

无人机系统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医疗电子

航天电子技术

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

ADAS技术与实现

异构计算

“IEEE 2016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国际会议”论文精选

ARINC859总线技术

FC网络技术

总线网络测控技术

GJB288A总线技术

5G关键技术及算法实现

1394总线技术

传感器信号调理技术

AFDX网络技术

离散量信号处理

高效能计算相关技术

电机控制

Altera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文章竞赛2012